【编者】忠诚践初心,勤廉担使命。2024年,校纪委、派驻监察专员办联合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工会,开展首届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勤廉标兵”选树工作宣传活动,全校各党委(党总支)、各部门推选勤廉榜样23名,从中评选出10名“勤廉标兵”。即日起,《勤廉标兵风采》专栏将陆续报道10名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首届“勤廉标兵”勤廉实干担当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师生清廉守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希望全校师生继续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为实绩实效谱写“教育强国 常大何为”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科建设办公室、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合署) 科长
从一名学生工作专职辅导员到学科建设与学位点申报工作的骨干,孙荪同志在十一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秉承“责任”校训,以勤奋实干、责任担当和廉洁自律的精神,默默奉献于学校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他不仅是学科建设的推动者,更是勤廉兼优的典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2019年3月,孙荪同志调入学科办工作。面对全新领域,他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学习研读学科建设相关文件资料,撰写大量学习笔记和心得,深入掌握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在部门独立设置初期人手少、任务重的现实困难下,他与部门领导同事紧密协作,积极谋划学科顶层设计,优化学科服务管理,展现出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他起草撰写了《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科建设专项实施与管理办法》《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方案(2021—2025年)》《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科“高原筑峰”五年行动方案(2025—2029年)》等30多份重要文件、调研报告等,涵盖了学科建设、博士硕士学位点申报、高水平大学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学校学科发展细化路线图,也为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协调组织20多场重要会议,包括博士硕士点申报推进、急需紧缺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评估分析提升、省重点学科建设等。他负责开展的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卓有成效,得到各方高度肯定。
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孙荪同志借调至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工作。面对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环境,他勇担责任、勤奋上进,迅速适应新角色,顾大局、舍小家,克服孩子刚出生等现实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参与起草多项省级文件,参与筹办多场重要会议,工作表现受到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全体同志的一致好评。同时,他积极为学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上下沟通、反复打磨材料,查漏补缺,为学校2020年度博士硕士点申报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底,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启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他与部门领导、同事及拟申报学位点所在学院工作人员并肩作战,放弃寒假休息时间,深入学习研究国家政策文件,连续加班近两个月,奋战在申报一线。最终,为学校2024年度学位授权审核增列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孙荪同志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平时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积极参加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提高对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他履职尽责,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对照学位授权审核基本条件,逐一审核各学位点申报材料,确保符合基本条件的学位点进行申报,规范申报工作流程。他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关,提出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报销“双审核、双签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审核程序,规避廉政风险点,切实做好报销前置审核工作,着力提升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效益。
孙荪同志长期扎根学校学科建设管理一线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校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深知,唯有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干字当头,才能为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推进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更多成效、贡献更大力量。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院长助理
在常州这座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的科教名城,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陈海飞老师十年如一日深耕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以勤勉为基、以廉洁为要,用创新与担当书写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篇章。
在能源行业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他深知,新时代能源人才培养必须打通校企协同的“最后一公里”,他坚定地投身推动传统能源教育向产教融合深度转型。2022年寒冬,正值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申报关键阶段,面对疫情肆虐和家庭困难的双重考验,陈海飞老师毅然选择坚守岗位,放弃陪同爱人赴沪复诊的机会,无暇照料乡下染疫住院的父亲,带领团队开启“白+黑”封闭攻坚模式,连续奋战30余天,精益求精,历经30余次打磨申报材料。即使团队成员相继感染新冠,他仍强忍39度高烧坚持工作,确保每一个数据精准、每一页PPT完美,最终,高质量完成百页申报书。“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成为beat365第三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再添里程碑。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他先后牵头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等10余项制度文件,成功获批“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资源,持续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产教融合领域,他更是敢为人先,2023年协助学校参与全国新能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工作;2024年代表学校与常州新能源集团合作,走访万帮数字、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常州储能产教融合共同体”,真正搭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的桥梁。
从青年教师成长为院长助理的十年间,陈海飞老师以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和坚定的教育改革决心,在传统能源教育转型的深水区破浪前行。2021年作为大会主持人协助学校承办首届长三角地热论坛,意识到油田废井与新能源中地热能耦合的可能;2022年协助学校承办石油化工数字化罐区高峰论坛,见证了石油石化中融入“数字孪生+清洁能源”的技术路径。这两次思想碰撞让他深刻意识到: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撑。2023年,他主动请缨,执笔起草学院首份微专业建设方案并申报首批微专业。作为微专业负责人,面对“无先例可循、无成熟团队、无现成学生”的“三无”困境,他扛起微专业建设重任,熬过数十个不眠之夜,成功构建了以“智慧油气+新能源”为特色的8门核心课程,开启“智慧新能源”方向的教学试点。试点成功的喜悦尚未褪去,他又马不停蹄赴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以及天合储能、龙腾光热等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2024年成功申报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构建起涵盖氢能储运、相变储能、地下空间储能等前沿方向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微专业试点到本科专业的跨越式突破。尤为可贵的是,在专业建设涉及的重大资源配置中,他始终恪守廉洁底线,建立透明公正的决策机制,杜绝可能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利益输送和资源分配,确保专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专业建设的开拓者,更是一位坚守初心的教育守望者。
作为一名深耕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培养。曾驱车千里带领学生赴安徽六安开展红色研学,获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在毕业设计指导中,他通过科教融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4名本科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1名学生获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他注重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指导学生斩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等30余项学科竞赛奖励。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江苏省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三好学生等优秀典型。育人成果获中国江苏网、常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个人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从三尺讲台到产业前沿,他始终恪守师德师风,自觉抵制利益诱惑,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使命担当。他坚定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创新精神探索新时代能源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让跃动的能源之火点燃育人梦想,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新征程上奋勇前行。